Skip to main content
黑话筒

近视

在女儿三年级时,有次学校体检,体检报告上写了“近视可能”,要求去医院检查。所以我们去了上海的五官科医院,经过一系列检查后,结论是“近视”。左眼度数0,右眼75。处方是每天滴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(阿托品浓度0.01%)、佩戴近视镜,并叮嘱注意坐姿和光线,尤其是写作业时头不能偏。

说到坐姿和光线,我立刻就想到了家里的台灯有点暗,于是就买了松下的AA级照度的台灯。至于坐姿,我各种办法都试了,比如讲道理、桌上安装正姿架、桌面贴红线(让她书本放在红线里,就不至于头歪到一边斜着身子写字),还是无效。

半年后去复查,果不其然,又深了,左眼0,右眼125。在后面的2年里,除了佩戴眼镜、提醒坐姿和滴眼药水外,还实行了减少看平板、电视的时间以及运动等方法。我印象中在左眼75,右眼175时,咨询过医生是否需要戴OK镜,医生说不需要。

最终,在又一次复查中,发现度数涨到了左眼125,右眼325。医生建议戴OK镜,但是需要预约专门的“接触镜门诊”,而且说挂号很难。我在随申办上看了一下,确实未来3个月的号都没了。但是一想,这个医院还有一个浦江院区,看看那里有没有。查了一下,这个院区的接触镜门诊人不多,可以挂在2周后,于是就赶快预约了。

到了约定的时间,去医院做了一通检查,包括角膜地图什么的,结论是可以戴。留下手机号码,等“试戴”通知。

2个月后,电话来了,医生又做了一些检查,然后拿出了一副OK镜,给女儿戴上。毕竟这个时候10岁了,去医院之前我们就做过心理建设,加上她有个同学也戴了,所以不怎么害怕。戴上后,女儿说眼睛里有东西,不敢睁眼。过了10分钟,她把眼睛慢慢睁开,说简直太清楚了,比戴上自己的框架眼镜还要清楚,可以看清医院走廊尽头的小字--凭我怎么努力也看不清的小字。

相比之下,同去试戴的还有一个8岁的小朋友,各种不配合、哭闹,戴上后喊疼,以失败告终。

试戴成功后,医生说按你们的近视度数,目前只有欧几里德牌的OK镜可以戴,一副7000。如果度数浅,还有其他选择。我看了一下医院列出的价目表,日本阿尔法最贵,一副10000,台湾的镜片最便宜,一副5000。交钱后,等通知。另外医生说,现在疫情期间,从美国运过来可能时间会比较久,到了会通知你。

又过去了2个月,收到了医生的电话,可以取货了。由于医院门口不好停车,所以是老婆和女儿一起去的。我就负责开车在医院附近转悠。她们出来时,拿到了OK镜,学习了佩戴、保养方法,买了一套护理液、润滑液等。

保存在瓶子里的OK镜

OK镜的镜片

按照医生的建议,佩戴OK镜的第2天、第5天、第1周、第2周、第1个月、第3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。之后是每3个月复查一次。每次复查,裸眼视力测下来都是4.9,医生说效果非常好。本来约的3月中旬做的半年复查因为上海疫情,没能去。目前女儿自己感觉视力没有明显的退步。可见OK镜对于缓解近视加深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。

OK镜每天佩戴、摘取、清洗还是挺麻烦的。由于说明书上写着每晚戴8-10小时,工作日时还好,只要早起10分钟,就能完成摘镜、清洗、储存的过程。但是周末,谁也不想起这么早,于是和老婆分工,她周六负责摘,我周日负责摘。

最近摘镜片时,遇到了一个问题。原来摘镜片前,先滴1滴润滑液,等几分钟后,镜片就活动了,用吸盘很好摘下。但最近滴3滴润滑液,都不是很好摘。不清楚是不是眼睛发生了变形。

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,发现这么摘眼镜最省事。

  1. 准备好润滑液和吸盘
  2. 孩子轻轻闭上双眼,家长用两个手指扒开眼皮,向眼睛里滴1滴润滑液,松手,让眼睛轻轻闭上
  3. 再次把上下眼皮扒开,将吸盘吸在镜片上
  4. 松开双指,让眼皮轻轻夹住吸盘的柄,再扒开眼皮,就会发现镜片有很大概率已经脱离眼球了。
  5. 如果没脱离,重复上个动作。一般我都是1-2次就能摘下来,最多的时候重复了5次。
  6. 实在不行,就再滴一滴润滑液,重复上个动作

希望这篇文章对家里有近视的孩子家长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