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黑话筒

厂商在有一定影响力之后, 产品质量下降, 最终走向死亡

不说远的, 就说我中午订的午餐.

这家店刚开张的时候, 中午送来的盒饭味道不错, 回锅肉做的色香味俱全, 酱鸭也是很好吃, 10元一份. 但是在他们网站上标价是15元, 优惠期10元.

后来菜的质量慢慢下滑, 由原来的每天不重样的菜, 到两天中会有1-2个主菜是重复的.

紧接着改变了餐盒, 餐盒一变, 菜和饭的量就随之减少.

然后中午的汤没了, 用水果代替,  水果是淡的无味的西瓜, 或者烂的不能再烂的几片香蕉,  或者是又小又烂的芒果.

今天中午的菜, 鸭子竟然有味道, 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味道, 反正很怪, 有点像长期不洗的抹布的味道. 我只把素菜吃了.

因为是同事的朋友开的店, 所以我也没有找他们, 以后是肯定不会在这家订饭了.

这如同做产品, 在用高质量打开市场之后, 就慢慢用廉价货来更换其主要部件, 这就是很多厂商的做法. 但是为什么这些厂商还能活的这么好? 因为他们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有新产品发布, 如果你在乎质量, 就买头批, 如果在乎性价比, 就买后面几个批次, 如果你什么都不懂, 只看品牌和价格, 那就选择最后面几个批次.

三星显示器换面板一事也是个很好的例子(我买的是台湾面板的).

还有就是买水货,  一上来肯定能买到原封的水货,  越往后翻修货就越多.

我买的水货手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(买的贵且早, 被我拿到马来西亚版的) .

但是做快餐跟上面说的做显示器和卖水货手机还有很大的区别, 就是显示器和手机如果卖死了一个型号, 他还有其他型号卖, 未来还有新型号卖, 如此迭代下去. 而快餐如果做死了, 就再也无法活了, 除非你换个牌子, 换个电话, 或者换个地点重头再来.